正在加載......
X
 
會員帳號 :
會員密碼 :
忘記密碼  加入會員
分類清單

道教神祇 首頁 > 道教文化 > 道教神祇

        "神仙"一般指長生不死、修煉得道的人。若從"神仙"一詞的廣義和道教神學來看,神與仙是有區別的,神是先天自然之神,是出於天地未分之前,亦稱先天之聖;仙是後天在世俗中修煉得道之人,亦稱後天仙真。
        神仙思想淵源流長,中國古籍中的"神"字,內涵相當豐富,既包含有"超自然力",人們難以預測、駕馭者謂之神,如《易》曰:"陰陽不測之謂神",又曰:"唯神也,不疾而速,不行而至。"又有精、氣等謂之神,如子曰:"氣也者神之盛也,魄也者鬼之盛也。"、"聖人之精氣謂之神,賢智之精氣謂之鬼。" 還有長生不死者謂之神,如《家語》曰:"不食者,不死而神。" 《山海經》中則記載有"不死芝山"、"不死之藥"、"不死民"等。可見,中國古籍中的"神"既包含先天神靈,有包含有精、氣謂神和希求不死之願望。而神仙之說,究竟起於何時?據考十三經中無仙字,《道德經》五千言亦無仙字,足證"神仙"一詞不見於春秋之前。春秋時已有"古而不死,其樂若和?"之討論,戰國時,有人獻不死藥於荊王和"客有教燕王為不死之道者",表明神仙思想之萌發。而《莊子》書中則描述了各種神仙人物,有真人、至人、神人、先人等。與此同時,從戰國齊威王、宣王及燕昭王,以至秦始皇、漢武帝三次大規模地遣使往勃海中尋覓蓬萊、方丈、瀛洲三神山,索取不死之藥,使求"仙"尋"藥"活動推向高潮,使神仙思想得到長足發展。
        道教創立之後,以繼承和發展古代萌芽的"不死"、"長生"觀念,成為道教神學之特色。其仙真有天仙、地仙、散仙等,天仙可以晉升為天神,地仙則只在人間,散仙大多在天上人間飄忽不定。而修煉仙真之說亦有許多變遷,從尋求"不死之藥"到人工"煉丹服食",從宣揚"白日昇天"到"屍解仙",以至發展為道教內丹術,但仍以"煉丹成仙"為其神學目的,使"長生不死"、"得道成仙"形成道教教理之宗旨、修煉之目標。所崇奉之仙真在道教神仙體系中佔有突出地位,道教仙真的崇拜大體上包括:古仙人,如赤松子、彭祖等;古老神話傳說人物,如黃帝、西王母等;道家、道教史上傑出人物,如老子、莊子、張天師、葛洪、寇謙之、呂洞賓、杜光庭、王重陽、丘處機、張三丰等;歷代流傳的高道,神異人物,如八仙等等。
        道教的廣義神仙內涵,繼承了長生不死成仙之說,包容了中國古代宗教、古老神話、民間信奉的眾神,並且受佛教傳入的深刻影響,逐步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神仙體系,即先天之聖、後天仙真和道教民俗神。道教初創時,五斗米道所崇信的"天地水三官"以及神仙譜系的諸天帝、日月星君、風伯、雨師、諸山神、水府等,均是繼承中國古代宗教祭祀崇拜演化而來。古代神話也是道教神仙的重要來源,如道教至上神元始天尊,其原型來自盤古開天闢地的古老神話。對於黃帝、西王母等神話傳說人物,則取捨不同,各用其長。對黃帝是專門宣講"人王長生、得道、升天"的神話,吸引和取得了歷代封建帝王對道教的扶持;西王母則是女子登仙得道所隶焉的女仙領袖。佛教的傳入,對於道教神仙體系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響。中國古代是講九天的,而道教吸收佛教"三界說",有"四梵三界三十二天",所供奉的三十二天帝等,則模似佛教而來。
        道教神仙體系的構建是一個歷史發展的漸進過程。道教最早經典《太平經》中的神仙體系為六等:"一為神人,二為真人,三為仙人,四為道人,五為聖人,六為賢人,此皆助天治也。神人主天,真人主地,仙人主風雨,道人主教化吉凶,聖人主治百姓,賢人輔助聖人,理萬民錄也,給助六合之不足也。" 道教初期五斗米道尊老子為太上老君,並崇拜天帝水三官。張角太平道則奉中黃太一。兩晉南北朝時,除繼續崇奉太上老君外,隨著《上清》、《靈寶》經典和各種派別的相繼出現,又有以元始天王、元始天尊、太上大道君、太上玉晨大道君為至上神。不過由於元始天尊能最完美地體現"道"的豐富內涵,即"莫知其先,強目曰元,莫知其初,強目曰使;故曰元始天尊。" 因此,元始天尊作為道教至上神的地位,為多數派別所承認。此時,各派在吸收舊有神靈基礎上,又有大量新的神靈。在當時的道經中,出現了名目繁多的道君、天尊、天帝、帝君、元君、真君、仙君、岳鎮海神、仙真眾聖等等。但皆無統序,互不相關。故在南北朝後期,為了道教的傳播與發展,一些高道試圖進行神仙譜系的排列,如北周末道書《無上秘要》的"道人名品"就做了這種嘗試。梁陶弘景著《洞玄靈寶真靈位業圖》,共列50多位神仙,以世俗的"朝班之品味"排定出神仙界的"真靈之階業"。它分成七個神團,由天間、人間、陰間三大體系組成,從玉清、上清、太極、太清、九宮、洞天、太陰的框架構想,設了七個中位,每個中位一般設一個主神,又設左位、右位、女真位、地仙散位等。而《無上秘要》的"道人名品"是以"得道成仙"之視角,從下至上依其修煉之程度,分為八個層次,即"得鬼官道人"(為人死後的仙鬼安排,死後也給升仙真的希望與機遇)、"得地仙道人"、"得地真道人"(即相當於洞天) "得九宮道人"、"得太清道人"、"得太極道人"以至"得上清道人"、"得玉清道人"。這兩者從形式看似有區別,一個從上至下,一個從下至上,但其內涵即得道成仙的層次是相同的,每個層次所列神仙亦大致相同。總之,它是第一次編織了道教的神仙體系,在道教史上有著重要地位。
        至唐,經過南北朝時期道教各派長期的醞釀與協商,確立了道教"三清"最高神,即玉清境元始天尊、上清境靈寶天尊、太清境道德天尊,道教神仙體系步入了新的格局。他們以"老君師太上玉晨大道君焉,大道君即元始天尊之弟子也"的師徒關係,構建了三位一體的道教三清尊神。雖然唐代由於皇室以老子李耳為"朕之本系",尊為始祖,並有道教學者從宗教神學理論上宣揚太上老君相配合,大有獨尊老子為教主的意向,但以"三清"為道教至上神的趨勢不可逆轉。北宋也仿唐代王室,利用道教神化趙氏,造作道教神仙,如效法唐代奉黃帝為聖祖。這些神話與新造神,多託言於玉帝,因此一再加封其為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玉皇大天帝。玉皇大帝不僅成為神州大地世俗民間信奉的天界最高神,而且出現了以玉皇大帝為首的"四御",形成了"三清"、"四御"神仙體系的新格局,即"三清"為"教門之尊",四御為"昊天三界之尊"。
        一般認為,道教神仙體系在兩宋才比較定型,並大致流傳至今。其特點是,齋醮科儀請神、供神以至個人修煉時所崇拜的神靈,不再是前述的修煉、得道、成仙之"真靈位業圖"了。宋以來的神仙譜系,可以概括為十個層次。最高層是"三清"、"四御"或"六御";第二層是諸天帝,如九天上帝、五靈五老天君、三十二天帝等;第三層是日月星辰,如十一大曜真君、五斗星君、二十八宿星君等;第四層是三官帝君、三元真君、四聖真君;第五層是歷代傳經著名法師,如玄中大法師、靈寶三師、三天大法師等;第六層是雷公、電母、龍王、風伯、雨師等;第七層是五岳、諸山神及靖廬治化洞天福地仙官等;第八層是北陰酆都大帝、水府扶桑大帝及祂們所屬諸神;第九層是各種功曹、使者、金童、玉女、香官、役吏等;第十層是城隍、土地、社稷之神等。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摘自 《中華道教大辭典》

 神靈
 仙真
 道教俗神
Copyright © 2015.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禁止複製不當引用 網頁設計 by 網動廣告科技